按照《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5年绿色植保工程资金的通知》(黑财指(农)〔2025〕181号)、省农业农村厅制定《2025年绿色植保工程项目实施方案》(黑农厅函〔2025〕653号)有关要求,为确保2025年绿色植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,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此方案。
一、任务目标
牢固树立“公共植保、绿色植保”理念,全面贯彻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植保方针,以提升我县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、绿色防控技术水平,助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主要目标,我县设立玉米单产提升植保技术集成示范区1个,示范区面积400亩以上,开展玉米单产提升全程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。示范田较常规生产田单产提高10%以上,化学农药平均减量20%以上。
二、主要工作内容
(一)开展单产提升植保技术集成示范。玉米单产提升植保技术集成示范区1个,每个示范区示范面积不低于400亩,开展全程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,较常规生产田单产提高10%以上、化学农药平均减量20%以上。要按照《2025年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方案》要求,全面落实建设任务,规范开展全程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,可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担技术集成示范任务。
(二)组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活动。采取田间现场展示和线上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,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及“掌上植保”APP、微信、快手、抖音等多种媒体作用,加强新技术、新模式的宣传普及。在全面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,要结合示范技术的关键节点,示范区至少组织1次田间现场观摩活动,全方位面向广大农户大力宣传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,示范展示单产提升效果。
三、资金使用方向
项目总资金8万元。资金主要用于开展试验示范、示范区所需的农药、叶面肥、拌种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、测产评估、宣传条幅、展示牌、技术指导培训等所需的交通费用。其中购买农药、化肥、种子、设施器械等物资材料及购买服务相关支出6.2万元;开展宣传条幅、展示牌等相关支出0.56万元;监测调查、样品采集、观摩、技术指导培训等所需的交通0.64万元;评估评价费用等支出0.6万元。
四、工作要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领导,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严格落实属地责任,强化项目总体运行的监督管理,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照绩效目标和技术要求落实。项目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(植检植保站)负责组织实施,成立领导小组,组长:农业中心主任冯贺涛,副组长:农业中心副主任谷会岩,成员:植保站全体成员。应按照项目管理要求,明确具体实施内容、任务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等。
(二)强化资金监管。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管,加强绩效考核,保证资金规范合理使用。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严格履行资金使用程序,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,按照项目资金使用时效目标要求及时完成资金支付,建立资金使用专账,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。
(三)做好项目总结。项目任务完成后,要按照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》规定,及时做好绩效总结评价工作,填写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,形成项目绩效自评报告,并附各项任务的总结报告及费用支出明细表等相关佐证材料(以电子扫描件报送),于2025年11月底前报送底前报省植检植保站。省植检植保站(电子信箱:hljyaoxie@126.com)。
附件:1.玉米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方案
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
2025年5月19
附件:1
玉米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方案
一、技术路线
以玉米生育全周期为主线,以单产提升为目标,抓住玉米播后苗前、3-5叶期、小喇叭口期、大喇叭口期、抽雄吐丝期等关键生产环节,集成组装减量减损规范除草、生育期病虫害“一喷多防”,提质增产“一喷多促”等技术措施,将病虫草害防控与营养、化旺、促早熟、提质增产措施相结合,达到玉米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,显著提升玉米单产的目标。
二、示范区要求
每个示范区总面积不低于400亩,并设立常规措施生产对照田,示范田和对照田最好同属于同一农户或合作社,种植品种、水肥条件应保持一致,示范区应地势平整,交通便利,种植当地主栽品种。
三、集成方案
(一)玉米种子二次包衣
玉米矮化线虫病或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区,可采取种子二次包衣。推荐方案:10%丁硫克百威2000克+10亿CFU/克多粘类芽孢杆菌200克或种子焕活400毫升或碧护10克处理100公斤种子。拌后阴干1-2天后使用。
(二)生物菌肥应用技术
播种施肥时,将枯草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肥混底肥或种肥施入,改善种子及根系周边土壤生态,平衡土壤菌群结构,或含硅肥料,活化土壤减少板结。推荐方案:广益田(5亿/克枯草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)150公斤或硅状元80公斤/公顷,混底肥或种肥施入。
(三)减量减损化学除草
根据气象条件、土壤墒情、耕层厚度、有机质含量及田间优势杂草种类、杂草叶龄等情况,选择适合当地的安全、高效除草剂配方,利用标准制式喷药机开展减量减损规范除草,实现对玉米整个生育期杂草有效防控。
1.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。可选择乙草胺(异丙甲草胺)+嗪草酮或2,4-滴异辛酯+莠去津(特丁津)两混或三混用药。
2.苗后早期除草。玉米出苗后-3叶期前,可选择乙草胺、莠去津、异噁唑草酮及噻酮·异噁唑等。
3.苗后茎叶除草。玉米3-5叶期,可选择烟嘧磺隆、硝磺草酮、苯唑草酮、苯唑氟草酮、环磺酮、莠去津等合理混配。
4.规范施药。已更换防风喷嘴、标准喷嘴及配备风幕式打药机的县份,要充分利用。苗后除草使用110-02、110-03号喷嘴,公顷用水量应控制在150升以内,悬挂式喷雾机行走速度控制在6-8公里,自走式喷雾机行走速度控制在8-10公里。苗前封闭除草药剂用量在当地常规用量基础上,减量10%;苗后茎叶除草药剂用量在当地常规用量基础上减量20%,每亩混用碧护3克或维大力安20克+激健15毫升以减轻药害,恢复生长。封闭除草使用110-04、110-05号喷嘴,公顷用水量控制在300升以内。
(四)生育期病虫害的“一喷多防”
1.小喇叭口期。小喇叭口期(8-10片可见叶)重点开展化控、病虫害防治及补充养分。根据品种特性及长势需要,使用胺鲜酯·乙烯利或苄胺·乙烯利进行化控,与生物菌剂或生物刺激素混合施用。推荐方案:胺鲜酯·乙烯利+有机金属蛋白酶1500毫升或(喷必丰500毫升+激活1000毫升)或(科微妙1500毫升+科微健1125克+护果福田1500毫升)/公顷,使用地面机械或无人机作业。根据田间监测情况,如需防治蚜虫、粘虫等虫害或北方炭疽病等病害,可混用杀虫剂或杀菌剂,优先选用生物制剂。
2.大喇叭口期。大喇叭口期(12-14片可见叶)是病虫害防控及养分供应关键期,重点防控玉米螟、蚜虫及大斑病、北方炭疽病、灰斑病等叶部病害,结合喷施生物菌肥或生物刺激素补充养分。推荐方案:杀虫剂+18.7%丙环·嘧菌酯1000毫升或17%唑醚·氟环唑750毫升+有机金属蛋白酶1500毫升或(喷必丰500毫升+硕丰1000毫升)或(科微妙1500毫升+科微健1125克+护果福田1500毫升)或(真希750毫升+棵棵多750毫升)/公顷。采用无人机航化喷雾,适当加大喷液量至2升可提高防治效果。防治玉米螟等虫害,应优先使用苏云金杆菌(Bt.)等生物制剂,也可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,在田间每5亩设置1个迷婚剂释放器,干扰成虫交配,或每亩设置1个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。
3.抽雄吐丝期。重点防治蚜虫及玉米大斑病、灰斑病、北方炭疽病等叶部病害,并加快养分向籽粒运输转化,达到防病虫、增粒重、促早熟。推荐方案:杀虫剂+芸苔素+磷酸二氢钾+200克/升氟唑菌酰羟胺375毫升或240克/升氯氟醚·吡唑酯750毫升+益施多金1500毫升+(科微妙1500毫升+科微健1125克+护果福田1500毫升)或(真希750毫升+棵棵多750毫升)/公顷。利用无人机作业,实现一喷多防、一喷多促。根据田间监测情况,如需防治蚜虫等虫害,应优先使用苦参碱等生物制剂。
(五)鼠害防控
根据田间鼠情监测情况,科学防控鼠害,可采用毒饵站隐蔽投药技术,每亩2-8个毒饵站,每个毒饵站投放溴敌隆毒饵25-50克。
四、调查及测产
1.防效调查。
(1)目测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估。
(2)对示范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及防效进行调查评估。
(3)对鼠类为害程度调查评估。
2.生育进度及长势调查。
(1)包括玉米播种、出苗、小喇叭口、大喇叭口、抽雄吐丝、灌浆、收获各个时期的具体时间。
(2)长势对比调查。选择玉米出苗期、收获期各调查一次。出苗期调查内容包括播量、亩保苗数,收获期调查平均株高、穗位等。
3.产量调查。收获时,示范区分别取样进行室内考种理论测产,分别取样方进行田间产量实测。室内考种包括株高、穗位、平方米穗数、穗粒数、百粒重和理论产量等数据;田间实测包括水份含量、实测产量等。
4.化学农药减量及投入产出调查。应记载每次用药的品种、用量及价格成本,结合最终产量计算出化学农药减量比例及投入产出效益比。
五、数据及资料记载
示范地块信息及田间调查等情况应通过“掌上植保”APP的“圈地”等功能填报,实现信息化管理。每次调查均需插牌拍照,要求将示范区、常规防治区植株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拍照。如有病虫草鼠害发生,也应单独拍照。每次调查要留存好数据。每个示范点要求形成一份示范报告,示范报告还应附当地气象资料。调查记录表附后。